校办-党务校务公开(在运行)
 学校主页 | 专栏首页 | 责任单位 | 公开制度 | 公开目录 | 年度报告 | 报送登录 
当前位置: 专栏首页>>校务公开>>教学质量>>35.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正文

广西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时间:2017-10-20  信息提交:钟庚艾 电话:36197  部门审核:教务处_耿葵花

 

 

 

广西大学

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4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3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4

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5

二、开课及教师授课情况.......................................................................................... 5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四、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6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7

一、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7

二、专业建设.............................................................................................................. 8

三、课程建设............................................................................................................ 14

四、教材建设............................................................................................................ 16

五、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 17

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9

第四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 21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1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与建设........................................................................ 22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24

四、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 25

第五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26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6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28

三、就业情况............................................................................................................ 29

第六部分  特色发展......................................................................................................... 30

一、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30

二、融入教学,强化实践........................................................................................ 30

三、依托平台,激发活力........................................................................................ 31

四、抓好竞赛,汇聚人气........................................................................................ 31

五、树立典型,引领就业........................................................................................ 32

第七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34

   ............................................................................................................................... 41

 


广西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本科教育结合国家 “本科教学工程”、“系列卓越计划”、高校综合改革及自治区强基创优计划的实施,深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管理职能,不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广西大学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面向东盟的广西特色新型智库,以“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坚持“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落实“211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深入实施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目前拥有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10大门类,现有在校生本科专业98个,其中工学专业43个,理学9个,农学10个,经济学5个,管理学9个,哲学1个,文学11个,法学2个,艺术学7个,教育学1个。针对广西重点培育打造的“14+10”产业体系,学校在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都设有对应的学科专业。

学校获批新增海洋科学、生物制药、运动训练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训练专业的设置可极大满足广西专业运动员队伍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并为多层次开展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提供全方位服务,海洋科学专业的设置填补了我校海洋学科本科教学的空白,生物制药专业可满足我国和广西战略性新兴生物制药产业和医药卫生事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新专业的增设,将有利于完善我校学科专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与优化,扩大交叉学科和发展新兴学科,助力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

本科专业学科分布图

 

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详见附件表1: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表2 专业设置情况。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本年度学校折合在校生数47067.7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数26346人,全日制在校生数35955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73.3%,生师比18.63:1

3在校生情况、生师比

学校名称

折合在校生数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数

全日制专科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数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

生师比

广西大学

47067.7

26346

0

35955

73.3%

18.63:1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本年度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为91个,本科生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生源质量连续三年稳中有升。2015年招生总计划6810人,比2014年扩招接近1000人(2014年招生计划为5830人),增长幅度为16.8%2015年录取一本率达到95.72%2014 92.44%2013年为86.06%)。

我校一本批次(不含征集批)普通文理科高考招生录取投档线均高于广西一本线(不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今年外省招生录取形势良好,理科在湖南、湖北、内蒙古、安徽、福建等省份最低投档线均高于当地一本线40分以上,高分段考生居历年前列。


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学校专任教师共有2260人,外聘教师5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070人,占教师总数比例47.35%

4 教师数量和学历结构

学校名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

具有硕士学位专任教师

具有学士学位专任教师

具有专科学历专任教师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广西大学

2260

532

1070

47.35%

712

31.5%

376

16.64%

78

3.45%

 

5 教师职称和年龄结构

学校名称

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

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

35岁及以下(人)

36-45岁(人)

46-55岁(人)

56岁及以上(人)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广西大学

559

24.73%

787

34.82%

446

873

793

148

 

二、开课及教师授课情况

(一)开设课程情况。2016年度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次8054(不含军训、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开课门数3567。其中选修课总门数2101。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88.08%(87.61%),教授承担本科理论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29.32%

()教学班规模。2016年共有教学班8054个,教学班规模如下表:

 

 

 

教学班规模

1-30

31-60

61-90

90人以上

班级数

2032

3920

896

1206

占比

25.23%

48.67%

11.13%

14.97%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本年度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1909.8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626.76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318.99,生均本科实习经费357.96元。

6 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和条件

学校名称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万元)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生均实验室面积

(平方米)

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万元)

广西大学

2626.76

11909.8

318.99

357.96

16.3

3.04

31900

9473.33

 

四、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本年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3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3.0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31900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473.33万元,生均纸质图书78.23册,电子图书375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电子资源800937GB。(图书资源详见附件表7:图书资源情况。)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5-2016年广西大学抓住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高校综合改革机遇,结合系列“卓越计划”的实施,大力推行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从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健全本科教学改革机制,深入实施“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学校围绕“高水平、有特色”建设目标,全面落实“211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在继续深化“面向工程面向应用 面向社会 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依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做好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策划和咨询,加大对有潜力、有特色、具备竞争实力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指导和培育。201591-2016831日共立项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5项,其中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94项(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A38项,一般项目B45项),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1项,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题49项。

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根据自治区《关于做好2016年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桂教高教[2016]6号)文件精神,学校继续加强对本科教学工程相关项目进行重点建设,通过足额拨款,加强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2015自治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区资(万)

 

国家级

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82.5

区级立项107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199.5

区级立项223

国家级立项97

优势特色专业

100

12个优势特色专业群,10个优势特色专业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0

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

100

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100

国家卓越农林类专业7

精品开放课程

3套课程获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

区级规划教材

资助建设教材7

学科竞赛

资助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

2016自治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别

 

建设经费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

560

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项目)

4

80

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

50

广西大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中心

1

100

自治区级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发展中心

1

20

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2

30

自治区级重大教学竞赛项目

4

155

区优质本科专业、特色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8

1350

 

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结合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分类建设、特色培养、合作办学的总体思路,实施点面结合、协同育人的多样化培养机制,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施“面向工程 面向应用 面向社会 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所有本科专业开展2015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工作,与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地方行业企业等在人才培养的“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多方位展开交流与合作,协同推进教学项目研究,共享教学研究成果。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培养标准,共制培养方案,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全校98个本科专业完成新版培养方案制定工作。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参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制定而成,既具自身特色,又有创新突破。

1)丰富“企业”及“互动”内涵,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培养标准。依据学校培养广西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定高于普通地方本科高校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学校培养标准。

2)制订校企“双轮驱动齿轮咬合式”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生命周期可视化。制定相对独立、嵌套于整体方案中的企业培养方案,确保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各项学习内容考核、评价的顺利实施。科学设置培养过程的各环节,确保整体方案和企业方案中的课程设计与安排,在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实现矩阵中相互联系和衔接,通过专业培养计划表格统一可视,便于检验培养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密切沟通,及时修正,以保证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3)加强实践环节,打造专业特色。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整合,精简课内学时,强化实践,加大选修课比例。各专业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围绕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专业与相关支柱产业,开设特色课程和编写特色教材,打造专业办学特色。

4)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以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课程、创业实践及讲座报告构成的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通识必修课程,开设《国学与创业》、《大学生创业基础》等通识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等技能型课程,提供孵化平台,进行创业体验。要求在校生必须修读4个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二)加强“卓越”系列专业建设,培养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立足区域经济社会,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背景,坚持“名企进校园、课堂到企业、项目为支撑”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拔尖工程人才;法学专业践行“一颗公心、一张铁嘴、一支硬笔”的法学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和法律事务技能培养,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农学等7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推行“专业基础平台+方向模块”的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践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

(三)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2015年学校建筑规划专业群等12个专业群获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10个专业获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经费总计665万元。2016年自治区“创优计划”专业类项目中学校获3个优质本科专业、2个特色本科专业、13个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经费累计1350万元。系列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在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对其他专业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全校整体专业建设和发展。

(四)完善“君武学堂”实验班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完善“君武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确立了“国际视野、本硕贯通、项目驱动、个性培养、加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区域特色行业优势和学校优势学科开设特色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了“君武学堂”基础建设,保障了基本物质资源,取得了显著效果。

(五)实行双学位、双专业、辅修制,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为应对社会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实行双学士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联通培养,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英语、日语、应用心理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翻译等12个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修读人数1300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较系统地掌握两个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用综合性的思维方法、知识结构、能力体系解决跨学科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六)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丰富第二校园经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原则,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协同合作,以联合培养、交换生培养等方式,增加学生第二校园经历,拓展国际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协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2015年派出388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或实习,聘请64名外专外教来校教学。与境外高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12份,新增友好院校7所。境内签署了5所高校的本科生交流学习协议,并全面展开互派本科生交流学习工作,本学年我校境内交流到外校24人,境内交流来我校15人,拓展了学生教育空间和国际教育视野。


2015年获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序号

学院

专业群名称

包含专业

1

土木

建筑规划专业群

建筑学、城乡规划

2

计电

通信与网络特色专业群

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3

化工

化工与化学专业群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应用化学

4

商学

经济管理专业群

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学、旅游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5

外语

外语翻译专业群

英语、翻译、日语、泰语、越南语

6

新闻

全媒体广告人才培养专业群

广告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

7

农学

农业科学专业群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8

中加

新材料科学国际协同创新优势特色专业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

9

机械

动力与机械工程专业群

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物流工程

10

电气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农业电气化

11

材料

新材料及其高端制造专业群

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2

艺术

艺术设计专业群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

2015年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序号

学院

专业名称

1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资源与冶金学院

矿物资源工程

3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4

数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

计电

电子商务

6

动科

动物科学

7

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8

公管

哲学

9

生科

生物工程

10

林学

园林


2016年自治区“创优计划”-优质特色专业项目一览表

序号

专业/团队/平台/基地名称

项目类型

1

土木工程

区优质本科专业

2

生物技术

区优质本科专业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区优质本科专业

4

农业资源与环境

区特色本科专业

5

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工程)

区特色本科专业

6

工商管理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7

林学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8

能源与动力工程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1

农学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2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3

法学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5

电子科学与技术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6

园林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7

植物保护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18

环境工程

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国内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项目一览表

合作范围

项目名称

培养模式

面向专业

境外交流

合作

中法合作培养项目

1.5+3.5

双学士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中美中密歇根大学本科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3+1双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中美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校际

交流项目

3+2本硕连读

金融数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专业

美国莫海德州立大学

交流学习

部分专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交流学习

部分专业

波兰

交流学习

所有专业

泰国

交流学习、实习

所有专业

韩国

交流学习

所有专业

越南

交流学习、实习

所有专业

日本

交流学习

所有专业

新加坡

交流学习

所有专业

境内校际

合作

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合作培养项目

学生交换培养

所有专业

广西大学-云南大学合作培养项目

学生交换培养

所有专业

广西大学-郑州大学合作培养项目

学生交换培养

所有专业

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合作培养项目

学生交换培养

所有专业

广西大学-海南大学合作培养项目

学生交换培养

所有专业

广西大学-华南理工联合培养项目

1+2+1联合培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10个专业

台湾大学、义守大学、高雄应用科技等8所高校

学生交换培养

所有专业

三、课程建设

(一)全校性选修课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5年度在全校性选修课中开设新生研讨课25门,40个班次;校选人文和自然类课程开设160门课程,300个班次。大力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与发展,开设网络课程33门,60个班次;开设国学慕课网络通识课程共3门,选课学生2000人次。面向南宁市5所高校开设了10门通识课程,实施跨校选课、学分互认,选课获得学分学生累计2300/次。

(二)在线课程取得良好成绩

学校一如既往地注重课程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被引入课程建设中来,在线课程建设已然形成一个重要的课程改革趋势,为适应这一形势,实现“互联网+课程”的高度融合,我校加大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建设的力度。共建设完成慕课33门,其中部分课程已经在广西大学慕课平台上供全校学生选修,后面将陆续全部开放。建设完成微课110门,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广西赛区中,我校推荐31门微课参赛,共获得奖项17个。其中1门获得一等奖,3门获得二等奖,4门获得三等奖,8门课程获得优秀奖,此外我校还获得优秀组织奖。推荐我校2门微课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是广西区在全国微课比赛中取得的最高奖项,也是最好成绩。

在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立项评审建设中,我校组织建设广西大学“精彩一课”16门,通过教育部初审8门,最终3套课程获得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我校也是广西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学校。

2015年,范祚军、申韬教授主讲的《生活中的金融学》课程获得教育部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并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在“爱课程”网及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上线。这是我校继黄维义教授主讲的《家畜寄生虫与公共健康卫生》、唐艳葵教授主讲的《碳减排与低碳生活》和陈正教授主讲的《科技建材构筑美好生活》课程之后公开上线的又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至此,我校共获得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

2016年,我校新增10门自治区级精品开放课程。其中,李靖建老师的《数学聊斋》、刘希岩老师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和黎明洁老师的《新闻的背后》等3门课程获得自治区级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梁恩维老师的《改变世界的物理学》、蒋永甫老师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李陶深老师的《计算科学导论》、叶绍明老师的《林学专业导论》、杨棣华老师的《英语专业导论》、童张法老师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和苏华老师的《实用新闻学基础》等7门课程获得自治区级专业导论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三)打造慕课平台,建设八桂学堂在线高校课程联盟

为了让建设好的慕课真正为教学服务,2015年学校打造了广西大学慕课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修课程,随时随地学习课程资源,在网上进行师生互动,使线上线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已有31门课程上线慕课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

为应对以MOOC为代表的网络化课程席卷全球、推动高等教育的大变革的形势,促进南宁高校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我校倡议成立八桂学堂在线高校课程联盟,实现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促进南宁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推广在线课程,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现实结合,学校企业协同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扩大南宁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提升南宁高等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教材建设

(一)区级规划教材建设

2015年,我校有6种教材获区级规划教材建设立项,1种教材获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立项。

广西大学2015年区级教材建设统计表

序号

 

主编姓名

 

备 注

1

机械工程学院

黄锦成

车用内燃机排放与污染控制

国家规划教材

2

林学院

 

木材检验理论与技术

区级规划教材

3

文学院

李寅生

四书名篇赏析

区级规划教材

4

机械工程学院

蔡敢为

机械振动学

区级规划教材

5

体育学院

许明荣

体育运动与健康教程

区级规划教材

6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王中兴

微积分

区级规划教材

7

机械工程学院

廖小平

现代物流采购与库存管理

区级规划教材

 

(二)校级教材规划建设

2015年组织开展广西大学教材建设立项申报工作,共立项31个教材建设项目,其中有13个教材建设项目是校企协同合编项目。

五、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制定《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并将其纳入本科生教学计划,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主动实现自身素质拓展,使丰富多样的实践育人环节纳入统一的管理轨道,使课内与课外相贯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协调,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加强实践锻炼留下广阔空间。依托创新学分体系,加强实践基地、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第二课堂等方面建设,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

(一)夯实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现有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近609个,其中签约基地279个,基本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其中国家级基地5个,自治区级基地5,国家级基地分别为广西大学-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西大学-广西电视台文学实践教育基地、广西大学-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西大学-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西大学-桂林甘蔗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为学校实践育人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校各专业集中实习占到实习总量的80%以上,96%的实习工作都能按计划得到开展,为我校国家级系列“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2016年我校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共用共享平台的不断优化重组,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和以立项形式推进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全校26个实验教学中心,至2016年共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自治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数量位居全国地方高校第1位,对国内同类高校产生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全校本科生开出实验3162个,实验开出率94%。开放实验项目4346次,开放实验总人时数为685526人时数。实验室承担的科研任务及社会服务项目数1167项,8461人在实验室从事毕业设计实验,实验教学论文及教材出版数1124篇,学生获奖286项。

(三)严控毕业设计质量,把好人才培养出口关。采用同方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检测对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检,共检测5425人。组织开展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和评优工作。韦俊东的《自动卷管机创新设计与样机制作》等214篇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2016届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电气工程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4个学院被评为广西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优秀学院。

(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创新、竞赛能力的提高。广西大学学生在多个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再创佳绩,共有1705项,2713人次获奖。其中,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铜奖4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美国数模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16年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在全国赛中获二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3人);2016年“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我校学子再夺全国赛冠军。

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全国总决赛中捷报频传,成绩喜人。区选拔赛中,我校参赛915项,报名数为广西高校之首,获区级奖77项及优秀集体奖,获奖总数全区第一,其中《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在线减压放松平台》项目获得区赛亚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4铜的好成绩。通过比赛,加强了我校与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吸引了风投、创投机构参与其中,各院系师生踊跃参赛,参赛项目共获得投资金额500万元,已注册成立公司的参赛项目解决就业人员392人,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打下坚实基础。 

 

(五)拓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丰富社会实践内容。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组织策划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实践活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实践团、“四个全面”观察团、理论普及宣讲团、“科技支农”帮扶团、文化艺术服务团、青春扶贫实践团、爱校荣校主题实践、结合专业特色的主题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紧扣时代主题,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校团委以项目化立项团队73个,其中《广西大学赴国家级贫困县隆安县“精准科技帮扶”硕博士实践团》获得全国级重点团队;《广西大学美丽那坡·生态乡村社会实践团队》获得自治区高校工委社会实践示范项目;获得团中央“井冈情·中国梦”专项1项、“农科学子助力脱贫攻坚”专项1项、“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发光”专项1项、“印象长白山·筑梦十三五”专项1项;获得自治区司法厅、团区委联合专项1项、团区委专项1项;另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两学一做主题宣讲团》等7支团队获评自治区重点团队。 

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尤其是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深化“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目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协同育人,主要通过重顶层、融教学、搭平台、抓竞赛、树典型等五大举措,形成合力,构建了切实有效的“课程、实训、指导、保障”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在广西区内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当中一路领跑,率先成为全国创新创业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201512个本科专业获批“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016年成为教育部授牌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教育部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广西大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中心(南宁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获得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国内10多所高校采用,并被《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第四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真抓实干,全面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学校召开“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校长赵艳林出席会议并讲话。赵艳林校长听取了电气、土木、法学、林学、材料、机械等学院汇报,对各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下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赵校长提出了六点意见:一是努力探索“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与企业互动的积极性,寻找校企共同的利益点。二是“全程互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三是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与企业“全程互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改变,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搬到实验室或者企业中,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在“学中干,干中学”;四是加强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要进一步扩大实践办学资源,更要重视基地实际效果的监控,避免流于形式;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实践经验人才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专家来讲学的同时,要求应用型教师到企业亲身体验,切实接触实际问题,教好学生;六是协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重视企业评价,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赵艳林校长在大会上讲话

2015年新年第一天上课,吴志强副校长深入教学管理第一线,到教室听课,聆听师生意见。吴副校长认真听课和记录,课间休息时还与任课教师就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教材等进行了探讨,与同学们就如何提高学习效果进行了交谈,同时征求师生们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此外,吴志强副校长一行还对艺术学院的教学基本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研,检查巡视了教务处教材科和教材供应点等。

吴志强副校长深入课堂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与建设

学校经过长期深入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由教学输入质量保障、过程质量保障和输出质量保障三个部分组成的、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良好,质量保障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一)继续抓好督学与评教,实施日常教学质量监控

2015年学校教学督导员听课482门次,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出版《督导之声》,向校领导、各管理部门、学院传达督导员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建议,促进本科教学的持续改进。

继续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评价。本学年两个学期参评学生的总人次达到492979人次。从评教的结果看,我校教师上课总体情况良好,每学期的优良率都在99%以上。

(二)重视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督导水平

学校多次召开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议,吴志强副校长对学校本科教学督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要求督导队伍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类检查和调研,定期发布质量报告和简报等,为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吴志强副校长在教学督导工作会上

(三)开展工作作风和教学管理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教务处召开《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主题会议,通过学习,全处人员进一步提高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得到广大师生好评。

举办本科教学秘书业务学习培训会,促进教学秘书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教学运行进一步规范,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一)加快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广西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站建设,加强平台宣传,方便开展交流与服务。组织各学院教学副院长、系(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教务员分批进行课程中心平台使用的培训,促进课程中心的全面推行运用。

(二)继续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为提高我校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对2015年新入职教师开展培训工作。邀请赵艳林校长、区级教学名师韦化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黄维义教授等进行专题报告。

(三)举行多种形式的教师教学培训活动。采用工作坊、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其它各项教师教学培训活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技能、教学素养。举办多学科背景专业教师英语工作坊,提高我校专业教师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全英文授课能力;和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织举办“新常态下的网络通识教育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做报告,与区内高校代表进行研讨交流;邀请我校艺术学院专业教师举办《教师科学发声与嗓音保护》讲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发声的技巧及嗓音保护等。选派4名青年教师参加西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促进青年教师掌握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四)积极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派3名教师参加第二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获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一等奖、人文社会科学组二等奖、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二等奖。1名教师参加全区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在校内组织开展首届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比赛,各学院共推荐选手37人参赛,经过初赛和决赛,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

四、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

对承担有本科生培养任务的所有本科专业开展专业评估。通过专业评估发挥评估的导向、诊断、选优、改进、调控等多种功能,建立我校本科专业水平评估及招生——教学——就业联动机制,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健全我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院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评估由学校统一组织,评估过程分专业自评、专家审核、总结整改三个阶段。2015年为专业自评阶段,学校拟在2016年组织专家对学院的专业自评报告进行审核。

2015年学校引入北京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开展专业建设评价咨询服务,为我校专业培养质量评价及改进提供建议。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农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英语、动物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13个专业为此次第三方专业评价专业。

学校加强专业认证和新专业评估,对新办专业车辆工程、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专业进行评估,推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认证工作。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两次本科教育评估。

 


第五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6年广西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调查问卷面向全校25个学院发送1850份,回收调查问卷1850份,回收率100%。内容涉及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教学管理、个人学习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对专业及课程的满意程度(94.8%

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对专业培养目标设定                      28.6%  44.8%  22.9%   3.7%        

2.对专业教学计划                          26.5%  45.1%  24.2%   4.4%  

3.对课程数量设置                          24.1%  42.5%  27.6%   6.0%        

4.对全校性选修课数量                      25.6%  41.7%  25.6%   7.1%      

5.对总体人才培养方案                      23.1%  43.1%  29.3%   4.8%  

对实践教学的满意程度(94.8%

 

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 对本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创新性) 实验教学    29.9%) (45.0%) (21.8%)    (8.7%

2. 对专业实习安排                            24.9%) (41.6%) (27.6%)    (5.9%

3. 对课程设计安排                                25.6%) (46.2%) (23.4%) (5.0%

4. 对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27.3%) (44.6%) (22.8%) (5.3%

5. 对总体实践教学效果                            27.2%) (43.0%) (25.1%) (4.7%

 

 

 

 

 

 

 

 

 

 

 

 

 

 


 

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95.2%

 

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 对教师的学术水平                           32.1%  47.7%   17.1%   2.9%

2.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                           30.2%  44.1%   22.5%   3.4%

3.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                           28.7%  41.9%   25.5%  3.7%

4. 对教师的教学态度                           31.4%  41.1%   22.8%   4.9%

5. 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及管理                     28.3%  41.4%   25.3%   5.0%

6.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环节                   30.0%  39.6%   28.4%   5.1%

7. 对教师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28.4%  39.2%   26.6%   5.3%

8. 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讲解                   27.7%  39.4%   27.3%   5.5%

9. 对教师的课外辅导答疑                       29.1%  36.9%   28.6%   5.4%

10.对教师的总体教学效果                       30.2%  43.1%   23.7%   3.0%

 

对教学管理的满意程度(93.2%

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 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30.9%  38.4%  23.8%   5.1%

2. 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制度               28.9%  38.5%  25.5%   6.3%

3. 对学校学习氛围                             25.2%  36.1%  28.9%   9.9%

4. 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                 26.2%  37.8%  29.0%   7.4%

5. 对学校总体本科教学质量                     26.2%  43.0%  25.0%   5.4%

对个人学习的满意程度(93.8%

 

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 对自己所学的专业                           29.3%   43.1%   23.6%   4.0%

2. 对自己所学专业课程安排                     27.0%   41.9%   25.8%   4.8%

3. 对自己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25.3%   39.6%   26.9%   8.3%

4. 对自己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          24.1%   39.3%   28.3%   8.3%

5. 对自己学习的总体评价                       26.4%   42.0%   25.9%   5.6%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2015年底本科在校生总人数24835人,2016届学生共计5716人,其中获毕业5363人,占93.82%;获授予学士学位学生人数为5314人,学位授予率为99.08%2016届本科毕业生获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人数为428人,占本科毕业生比例为7.98%

2016年本科生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生中,有21人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4.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6届本科升学人数798,升学率为14.88%

学院名称

本科毕业生人数

升学人数

所占比例

广西大学

5363

798

14.88%

机械工程学院

351

40

11.40%

电气工程学院

330

44

13.33%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440

65

14.77%

化学化工学院

357

43

12.04%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182

22

12.09%

资源与冶金学院

125

16

12.80%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310

47

15.16%

环境学院

121

30

24.7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1

26

16.15%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156

19

12.18%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130

20

15.38%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0

23

20.91%

艺术学院

213

19

8.92%

教育学院

63

5

7.94%

新闻传播学院

158

24

15.19%

文学院

183

26

14.21%

公共管理学院

141

38

26.95%

商学院

649

61

9.40%

法学院

82

23

28.05%

外国语学院

221

29

13.12%

农学院

342

92

26.90%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51

40

15.94%

林学院

259

45

17.37%

体育学院

28

1

3.57%

 

三、就业情况

通过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社会有效需求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等困难,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5731日,我校共有本科毕业生5092人,初次就业率90.31%

按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统计就业情况如下。

已 就 业

机关

单位

所占

比例

事业

单位

所占

比例

国有

企业

所占

比例

非国

企业

所占

比例

部队

所占

比例

升学

所占

比例

所占

比例

广西大学 

5092

132

2.59%

273

5.36%

1165

22.88%

1847

36.27%

90

1.77%

729

14.32%

361

7.09%

495

 

我校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我校2014届、2015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客观地了解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我校七成以上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我校2015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1%)与全国“2112015届(72%)均基本持平。

调查发现能力、知识培养基本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需求。我校2015届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80%)和核心知识满足度(78%)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我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有所上升,教学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较高。


 

第六部分  特色发展

学校坚持“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协同育人,倾力写好“顶层设计、课程改革、平台建设、竞赛树人、创业促就业助扶贫”等“五篇文章”,开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

一、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了“广西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有关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规划处、团委、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5年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任院长,教务处、研究生处、团委、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正职领导任副院长的广西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组织和协调管理全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学校明确创新创业工作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系列文件,助推学校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二、融入教学,强化实践

学校实施“面向工程 面向应用 面向社会 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制定了《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对创新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还构建了类型合理、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如本科生必修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选修课《互联网创业创富理论与实践》、《新材料—创新创业》、《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专利基础》、《技术创业》等课程,2015年选修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生达2万多人。加强了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选送了200余人次教师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师资培训,其中有15位教师获得KAB创业教育讲师资格,9位教师获得“高校创业指导师”资格。打造了“八桂创+梦之队、云图•创客园丁”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还聘请了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这些举措激励同学们主动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团队,参加创业竞赛,开展自主创业。同时,我校还针对所有毕业班学生提供免费SYB创业培训。通过课程培育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了创业的意愿,提升了创业的能力,传播了创业正能量。

三、依托平台,激发活力

早在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立之际,我校就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单位。2015年,我校作为联盟共同发起单位参加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同年,我校发起成立了“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我校还先后与北京扬翔、广西英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创业实践基地”。创建了广西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广西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广西大学创客成长空间,助推创业项目落地。另外,我校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于2012年荣获全国大学生创业KAB十佳俱乐部。2015年,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在我校成立。学校将青年农场主的培训与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指导了云农科技——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智能系统开发等多个学生创业团队。学校还建立了“广西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实务技能联合培养基地”、“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创新研究基地”等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这些平台激发了同学们创新创业的活力。

四、抓好竞赛,汇聚人气

2015年“建行杯”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我校参赛学生的“3D打印八桂云”团队,斩获大赛银奖,这是广西高校获得的最高奖项和唯一银奖;我校另一支参赛队“电力云计算服务”团队获得铜奖。在由我校承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暨2015广西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14项金奖中的6项。在由我校承办的“学创杯”2015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中,我校参赛项目“奇迹”和“哔哩哔哩”获特等奖和“学创之星”殊荣;另外,我校学生还在“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得全国金奖1件、全国银奖7件、铜奖5件、自治区金奖37件、银奖13件、铜奖5件,成绩位列广西高校第一。我校自行举办了各类创业大赛,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业热情。

五、树立典型,引领就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校积极扶持各类创业项目,通过典型的创业者成长故事,来传播创新意识。例如:商学院研究生杨远澄等在校期间创立了广西山水牛农业有限公司,以“年头扶贫,年底脱贫”为目标,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广西山水牛温馨小镇,发展乡愁旅游产业,该项目成为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两会重点推荐和扶植项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及广西区领导20162月到该公司基地实地考察并给予了肯定;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孙浩创立了广西纳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经营纳米材料、隔热材料、导电/防静电材料,该生在第五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全国赛银奖;本科生李智在校期间创立了广西学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吸引到200万元风险投资基金并向3项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28万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王少强在校期间就创办了“广西南宁市众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办当年不仅招聘了2名毕业生,还为7名在校生提供了兼职机会,现已经成为广西高校互联网商圈的知名人物。这些创业典型都极大地增强了我校创新创业的带动效应,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学子自主创业。近三年来,我校共有125名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为我校其他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仅2015年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就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为贫困生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起到了“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促精准扶贫”作用。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90%以上,并于2015年获得全国就业宣传50强荣誉称号。

得益于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2015年学生参与申报获得发明专利数达441件,历年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肯定,自主创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得到了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广西新闻网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刘正东与校长赵艳林

为创新创业学院揭牌

 

广西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在教育部接受

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授牌

 

2016年成为教育部授牌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第七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5年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尚未深入全校教职工头脑、全校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师生参与面不够大等问题。学校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第一,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第二,完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教师带领或指导学生开展创业项目、参与课题研究,在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上给予优先照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第三,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扩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比例。充分利用广西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广西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及广西大学创客成长空间等实践平台,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附件

广西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汇总表

1 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学院

1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机械

2

080205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

机械

3

080207

车辆工程

四年

工学

机械

4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四年

工学

机械

5

08230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机械

6

120602

物流工程

四年

工学

机械

7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

机械

8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电气

9

080801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电气

10

082303

农业电气化

四年

工学

电气

11

081001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土木

12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四年

工学

土木

13

082801

建筑学

五年

工学

土木

14

082802

城乡规划

五年

工学

土木

15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化工

16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化工

17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化工

18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化工

19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化工

20

082403

林产化工

四年

工学

化工

21

081701

轻化工程

四年

工学

轻工

22

081702

包装工程

四年

工学

轻工

23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轻工

24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轻工

25

080404

冶金工程

四年

工学

资冶

26

081505T

矿物资源工程

四年

工学

资冶

27

082901

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学

资冶

28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计电

29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计电

3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计电

31

080903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计电

32

080904K

信息安全

四年

工学

计电

33

120801

电子商务

四年

工学

计电

34

082502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环境

35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艺术

36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材料

37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材料

38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学

材料

39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学

材料

4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数信

41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数信

42

120101

管理科学

四年

管理学

数信

43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数信

44

020305T

金融数学

四年

经济学

数信

45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物理

46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物理

47

07100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生命

48

083001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生命

49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艺术

50

130205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艺术

51

130401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艺术

5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艺术

53

040104

教育技术学

四年

工学

教育

54

071102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教育

55

050301

新闻学

四年

文学

新闻

56

050302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新闻

57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新闻

58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新闻

59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文学

60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文学

61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艺术学

文学

62

050102

汉语言

四年

文学

文学

63

010101

哲学

四年

哲学

公管

64

030302

社会工作

四年

法学

公管

65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公管

66

020101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商学

67

020201K

财政学

四年

经济学

商学

68

020301K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商学

69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商学

70

120201K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商学

71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商学

72

120203K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

商学

73

120204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商学

74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商学

75

120901K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商学

76

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法学

77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外语

78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外语

79

050220

泰语

四年

文学

外语

80

050223

越南语

四年

文学

外语

81

050261

翻译

四年

文学

外语

82

090101

农学

四年

农学

农学

83

090102

园艺

四年

农学

农学

84

090103

植物保护

四年

农学

农学

85

09020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年

农学

农学

86

090302T

蚕学

四年

农学

农学

87

090301

动物科学

四年

农学

动科

88

090401

动物医学

四年

农学

动科

89

090601

水产养殖学

四年

农学

动科

90

071004

生态学

四年

理学

林学

91

082402

木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林学

92

090501

林学

四年

农学

林学

93

090502

园林

四年

农学

林学

94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体育

95

082803

风景园林

四年

工学

林学

96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化工

97

070701

海洋科学

四年

理学

海洋

98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环境

2 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名称

本科专业总数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当年新增专业名单

停招专业名单

广西大学

97

91

运动训练、生物制药、海洋科学

园林、林产化工

3 在校生情况、生师比

学校名称

折合在校生数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数

全日制专科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数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

生师比

广西大学

47067.7

26346

0

35955

73.3%

18.63:1

 

4教师数量和学历结构

学校名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具有博士学位

专任教师

具有硕士学位专任教师

具有学士学位专任教师

具有专科学历专任教师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广西

大学

2260

532

1070

47.35%

712

31.5%

376

16.64%

78

3.45%

 

5教师职称和年龄结构

学校名称

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

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

35岁及以下(人)

36-45岁(人)

46-55岁(人)

56岁及以上(人)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广西大学

559

24.73%

787

34.82%

446

873

793

148

 

6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和条件

学校名称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

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广西大学

2626.76

11909.8

318.99

357.96

16.3

3.04

31900

9473.33

 

7图书资源情况

学校名称

生均图书(册)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万种)

电子资源(GB)

广西大学

78.23

375/3.5

800937

 

8 教学运行状态

学校名称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开课门数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广西大学

8414

3123

88.8%

30%

 

9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学科门类)

学校名称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管理学

艺术学

广西大学

15%

15%

15%

15%

15%

25%

25%

25%

15%

15%

 

 

10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学科门类)

学校名称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管理学

艺术学

广西大学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1毕业生情况

学校名称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升学率

体质达标率

广西大学

91.88%

99.08%

90.31%

14.24%

90.03%

 

12其他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学校名称

学生转专业人数比例

校外实习基地数

交流学生数

当年学生补考和重修人次

总数

其中:本校到到境外

本校到境内

境内到本校

境外到本校

广西大学

35%

597

661

618

24

17

2

补考人次数:46976;重修人次数:15466

 

广西大学党务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发

上一条:广西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条: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关闭


广西大学版权所有版权:Copyright@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