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领悟《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10月)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专业建设不断推进、艺术教育成果突出。
为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与学校对于美育的新标准、新要求,学院积累了一批涵盖本科及研究生层次,与美育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例如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实施美育工作的实效路径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舞蹈美育课程改革与探索》《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本土文化资源介入——以“广西民族题材”主题<毕业创作>课程为例》《基于“大师+教师”制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课程实践中的创新研究》以及《艺术人文学科与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课程为例》。此外,先后按照学校部署,落实了艺术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遴选了《乐理》与《和声》两门专业课作为试题库建设课程,遴选了《音乐学概论与写作》《民族民间舞》《中国画—浅绛山水》及《世界现代设计史》四门课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课程。美育和公共艺术教学领域取得一定成果。着力打造了50余门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公共艺术课程,其中大部分已开设至少一个教学周期。学院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等方式,积极探索专业艺术类课程思政的规律、理念和手段,力求将思政元素深入融通到艺术的逻辑层面、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当中去,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有时代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形成多重层面辐射。
2020年,广西大学以艺术学院牵头,获得了广西唯一的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彩调剧)传承基地”认定。该传承基地由广西“八桂学者”、艺术学院院长胡红一主持统筹,以“八桂学者”儿童剧和校园戏剧创作岗位团队为中坚力量,分别从课程、社团、创作展演三方面开展彩调剧传承和美育工作,不断推出结合时代精神与思政元素的校园彩调剧原创精品,例如现代彩调剧《山歌牵出月亮来》、儿童彩调音乐剧《壮壮快跑》、儿童彩调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校园彩调音乐剧《花山奇缘》。不仅成为广大高校学子的精神食粮,而且走入中小学课堂和社区,使彩调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重焕光彩。
三、承办广西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园美育谱新篇。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筹备,艺术学院作为主要负责单位之一,与校团委联合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完满完成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大学承办的广西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从2020年11月起,累计接收整理了来自全区64所高校的共计303件艺术表演类作品、971件艺术作品、29件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和129篇高校美育改革优秀案例。按艺术表演、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作品(含学生艺术作品和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和高校美育改革优秀案例四大类组织了评审。展演活动期间来自全区52所高校的219个艺术表演类节目、4000多位学子齐聚广西大学汇学堂大剧院、大礼堂和融媒体中心,进行为期两天的现场展示,把广西最为靓丽、最有特色的高校美育成果展示在公众面前。
四、助力高校文化建设,以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育人目标。
在硬件方面,一是为广西大学的艺术场馆建设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方案。例如投资2.3亿元的汇学堂,现有1800座大剧院、366座小剧场、480平米排练厅;投资1.4亿元的大学生活动中心附有300座剧场、两个排练厅;还有1400座大礼堂,以及改建中的800座剧院,为师生开展美育和艺术实践提供了足够宽阔的舞台。二是通过碑林、墙绘、书画创作等方式,使校园环境处处充满美的氛围和亮点。在软件方面,一是对广西大学光辉、厚重的校史进行梳理,并将其以高度凝练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学院师生不仅主创、主演了广西大学成立90周年校庆晚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并且将其转化为通识选修课《校庆晚会中的广西大学校史呈现》,不断激发着一届届西大学子爱校、荣校的情感。二是成功打造并实施了“校园戏剧思政工程”,通过优秀的校园原创剧目,使高校学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并感受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带来的综合魅力。三是学院教师坚持对艺术社团进行指导,例如舞蹈团、合唱团、管弦乐团、话剧团、电影社等。学院将教师指导业余艺术社团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予以肯定和奖励。此外,艺术学院还与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开展了“流淌的音符”钢琴曲目现场展演等富于特色的校园美育活动,引起热烈反响。